「人」是什麼?「人間」有何變化?人文學科正面臨哪些挑戰?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詮釋在生命、生活和生態中人存在的意義?這些「存在」是否可被呈現,以何種狀態呈現?當下,這些緊迫的問題都急需作為人文學者的我們的回應。作為自從疫情以來第一次全面線下舉行的年會,本屆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雙年會,誠邀諸位人文學者共同反思這些日益加劇的轉變如何撼動了以人類為中心的知識結構,型塑了人文主義傳統下的創造,以及重置了人在世界上的位置。當此一個新的時代開始,後人類已經到來,非人的境遇依然處處可見,反人文主義襲入政治文化,我們面對未知與不測——在完美的混沌中,讓我們再一次展望人類。
本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重新審視「人」在認識、倫理和審美層面的各類文學表現。我們邀請學者就以下(或其它)相關主題提交論文:傳統人文主義的重審、「人的文學」的運用或誤用、「人」的現代建構或解構、「人」在「物」的世界中的回歸或消失、人文傳統在在地方文化及語言環境中的研究方法、「人類世」及其不足、以及「人」在各類文學表現形式中的擴展與變異——包括詩歌、戲劇、小說;經典、宗教文本和現代文學;大眾文化、類型小說和影視作品;媒介、社交媒體、遊戲和元宇宙等等。我們歡迎有關華語文學領域的各種研究,尤為關注有關人/非人/後人類的理論探索、歷史研究和文化分析。
本屆大會鼓勵研究者對上述主題做出自己的新思考。我們期待一次自由的交流,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何為「人」。
本次會議一共有六位主題發言人、兩位作家嘉賓,和314位與會學者(論文發表人和分組主席、評議人),會議共有65場分組會議。
「人」是什麼?「人間」有何變化?人文學科正面臨哪些挑戰?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詮釋在生命、生活和生態中人存在的意義?這些「存在」是否可被呈現,以何種狀態呈現?當下,這些緊迫的問題都急需作為人文學者的我們的回應。作為自從疫情以來第一次全面線下舉行的年會,本屆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雙年會,誠邀諸位人文學者共同反思這些日益加劇的轉變如何撼動了以人類為中心的知識結構,型塑了人文主義傳統下的創造,以及重置了人在世界上的位置。當此一個新的時代開始,後人類已經到來,非人的境遇依然處處可見,反人文主義襲入政治文化,我們面對未知與不測——在完美的混沌中,讓我們再一次展望人類。
本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重新審視「人」在認識、倫理和審美層面的各類文學表現。我們邀請學者就以下(或其它)相關主題提交論文:傳統人文主義的重審、「人的文學」的運用或誤用、「人」的現代建構或解構、「人」在「物」的世界中的回歸或消失、人文傳統在在地方文化及語言環境中的研究方法、「人類世」及其不足、以及「人」在各類文學表現形式中的擴展與變異——包括詩歌、戲劇、小說;經典、宗教文本和現代文學;大眾文化、類型小說和影視作品;媒介、社交媒體、遊戲和元宇宙等等。我們歡迎有關華語文學領域的各種研究,尤為關注有關人/非人/後人類的理論探索、歷史研究和文化分析。
本屆大會鼓勵研究者對上述主題做出自己的新思考。我們期待一次自由的交流,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何為「人」。
本次會議一共有六位主題發言人、兩位作家嘉賓,和314位與會學者(論文發表人和分組主席、評議人),會議共有65場分組會議。
主題發言:
李歐梵(香港科技大學)
AI時代的人文精神與文字書寫
王德威(哈佛大學)
新「人論」二十五種
蔡宗齊 (嶺南大學)
A Quest of the Holy Grail in Pre-modern Chinese Literary Studies: My Endeavors to Reconstruct the System of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鄭毓瑜(國立台灣大學)
The Dynamic Power of Lines:
Debates on Science and Aesthetics in the Early Republic
王斑(斯坦福大學)
Confronting Techno Posthumanism in the Global South
羅鵬 Carlos Rojas (杜克大學)
I am the infection source! I disseminate, therefore I am!”: Contagion, Communication, and the (Post-)human
作家圓桌:
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時代的文學寫作
駱以軍X董啟章
宋明煒主持
ACCL2024HK Email: accl2024hk@gmail.com